听力下降是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的常见表现之一,不仅会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还能引发虚弱感、孤独感、猜疑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隔离现象。近年研究发现,听力损失还与老年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更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听力损失对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1
神经性听力减退:过量噪声、遗传性耳聋、自然衰老、服食耳毒性药物、听神经瘤和鼻咽癌放疗后遗症等,令信息无法完全准确地传到大脑。
2
传导性听力减退:有鼓膜穿孔、中耳炎、外耳道炎、耳硬化症、听骨链中断等使声音不能有效传递。
3
混合性听力减退:由传导性及感音神经性听损相结合的病状或先天性外耳、中耳、内耳及听觉系统发育不健全。就像一个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用户又患上了中耳炎,就会造成混合性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不仅是生活质量的问题,更是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社交障碍
听力下降会导致老人难以听到别人的说话声,从而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与他人沟通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然而,当听不清别人说话时,人们往往会变得不愿意参与对话或社交活动。这种孤独感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风险增加
听力下降会使老年人难以听到周围的警示声音,例如: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错过警报声、车辆鸣笛声或其他重要的提示声音,这会增加他们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认知能力下降
听力下降会影响老人的语言理解和沟通能力。当听力下降时,老人难以听到并理解言语,这使得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这种语言理解的困难可能直接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对于使用药物治疗不能解决的听力损失,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是帮助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及听觉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
研究发现,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使用助听器,可以减缓听力退化的过程,帮助他们顺畅地与人交流。很多老年人听力下降后,非等到什么都听不清时才佩戴助听器。殊不知,长时间听不清声音,不与人交流,大脑会越来越迟钝。
当助听器不能满足听觉需求时,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提高患者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
沟通是双向的,要想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以后听得好,除了助听器选配得当,还有些交流小技巧可以帮助他们的助听器发挥更大作用。
1
距离近一点,面对面交流
沟通时距离近些可以让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听得更清楚。
2
语速慢一些
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言语分辨力普遍较差,建议在与他们交流时,语速适当放慢些,帮助理解。
3
音量不要太大
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戴了助听器以后声音过大会使声音变调,不容易听清,让老年人产生误会。
4
简化复杂的句子
在与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交流时,尽量不要用太长或者拗口的句子,把长句简化成两个短的句子,这样更好理解。
5
观察对方是否明白你的意思
交流时注意老人的反应,看看他们是否明白你说的话。如果发现对方有些疑惑,可以强调一下关键字,不用整句重复。
佩戴助听器并不是自身缺陷的表现,它体现了生活质量在提高,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应该在助听器的帮助下更好地进行交流,保持乐观的心态、活跃的思维。另外,如同配眼镜一样,助听器不是买,而是验配,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本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因此建议不要盲目去商店购买,而是到医院或者验配中心去选配
·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
·三级耳鼻喉专科医院
·全国连锁耳鼻喉医院
·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湖北省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CopyRight 2006-2018 WuHan MinS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 鄂ICP备2020018327号-5
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
©CopyRight 2006-2018 WuHan MinS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18327号-5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