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9岁的王爹爹(化名)的心情可谓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他隐约记得大概是四个月前,鼻翼上突然长了个芝麻大小的黄色小包,不疼不肿,只是偶尔有点痒,也没当回事儿。毕竟谁身上还没个“疙瘩”?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疙瘩”,着实让王爹爹不敢再惹它了。
原来,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疙瘩”竟然一天天扩大。王爹爹忍无可忍直接上手抠破了它,这下“疙瘩”仿佛被惹怒了一般,疯狂生长,都快长成“杨梅”一样了!街坊邻居看到王爹爹的鼻子,和他说:“快去看看吧!我有个表弟和你一样,听说是个癌!”
于是王爹爹来到我院就诊,我院耳鼻喉科医生结合王爹爹的临床表现,说这个不起眼的“疙瘩”很有还真有点像传说中的——基底细胞癌!那究竟是不是呢?咱们还是较好做个手术,送病理科检验一番......
院长出马,攻坚克难
12月9日,我院以“鼻腔外新生物”收住王爹爹,由于王爹爹病变位置特殊,病灶范围大,术后缺损修复十分困难,而且术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对医生的手术经验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经过评估患者手术情况,详细制定手术方案,对手术步骤反复进行推敲,稍后由我院医疗院长姚行齐教授亲自主刀为其施行鼻翼肿物切除+皮瓣转移修复整形术。
庖丁解疣+移花接木
主刀医生姚行齐院长介绍,皮瓣修复鼻翼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要保证修复成活,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解决皮瓣的切取,神经、动静脉血管吻合等多项难题,这不但要求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手术的设计及术中的血管变异的应对处理。此手术可较大程度恢复患者的鼻面部外观,不仅成功切除肿物,还修复了术后缺损,为患者重塑了鼻子。
更好的消息是,手术切除的鼻翼肿物送病理检查后,证实不是基底细胞癌,而是普通疣,切缘干净。
术后王爹爹说道:“幸好不是癌,但我第一次听说基底细胞癌?这是个什么病?我得好好了解一下!”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肿瘤之一,多见于中年以上肤色较浅的成人,尤其是日晒较多的户外工作者。好发于曝光部位,如面部、耳部、手背和前臂等。
由于中国人的“基底细胞癌”很多呈黑色或褐色,所以在发病的早期极易误诊为色素痣。如果误诊或者治疗手段不当,会延误佳的治疗时间。
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上,基底细胞癌分为四种类型:结节型、浅表型、色素型及硬化型。
结节型:是常见的类型,开始时呈灰白色或蜡状小结节,较硬,逐渐增大,表现为珍珠状半透明凸起的丘疹,或具有明显毛细血管扩张的结节。随着结节的生长,可能会出现中央溃疡。
浅表型:皮肤病变为红斑状鳞状斑块,周围浸润和生长较少,可能有轻度糜烂,大量浅表基底细胞癌提示砷暴露。
色素型:类似于结节型,但病灶上有棕黑色色素沉着,很像痣或黑色素瘤,容易误诊,并且常见于皮肤较黑的人。
硬化型: 恶性,边界不清楚,显示为淡黄色的白色萎缩性斑块,常具溃疡,出血,硬皮,常被误认为是疤痕,常在以后发现,且生长很快,通常超过可见边界 。
怎么预防基底细胞癌?
目前无法彻底预防基底细胞癌。但一些日常生活小建议可有助于降低发病的风险。
▶ 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避免长时间的皮肤暴晒。
▶ 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疾病扼杀于萌芽之时。
▶ 从事接触X线或热辐射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护,尽量避免电离辐射。
▶ 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姚行齐院长强调,当面部、鼻部出现以下这些情况的“小疙瘩”时,如短时间内快速变大、形状不规则、凸起、瘙痒、颜色与肤色不一致、疼痛、破溃久不愈合、感染、糜烂等,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旧疮疤出现溃破、糜烂或结节突起时,要更为当心,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总之,日常应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石油、沥青、焦油及砷等化学物质,积极治疗如溃疡、炎症、烧伤瘢痕等皮肤慢性病症。
·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
·三级耳鼻喉专科医院
·全国连锁耳鼻喉医院
·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湖北省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CopyRight 2006-2018 WuHan MinS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 鄂ICP备2020018327号-5
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
©CopyRight 2006-2018 WuHan MinS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18327号-5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